Saturday, June 30, 2012

人在囧途

如果说周一晚去芝加哥的旅行时是遇见困境--因为由于飞机晚点在机场枯坐了二个小时,凌晨才到,周三回纽约则是陷入逆境。由于公务完成时是高峰时间,为了赶 时间到机场,所以就上了地铁。不幸地是我上的是密不封风而且空调坏了的地铁。在似乎是很漫长的路程中,令人窒息的热空气让我想起了被纳粹押往集中营的犹太 人。经历了毕生的等待,我终于到了机场。在巨大的终端,徒步长途跋涉找到了登机口B12。刚想喘口气歇会儿,就被告之登机口变更,是C24。于是又作了一 个星际旅行。到了终点,电脑刚打开,无情的广播又响了:登记门再次改变,幸好只是C25。


上飞机后,满指望见个长发窈窕空姐以解乏,却不料头等舱的侍者只有个秃顶胖子,两眼突出,象只河马。不过不久我发现他是只可爱的河马--部分原因是因为那儿实在找不到比他更可爱的人了。好在飞行时间不过两小时多,所以忍忍也就到。等回到家,已是周四凌晨了。好在那天很凉快, 所以一觉睡得特舒服。很久没有如此无忧无虑也无梦地睡过了。再过一天,就是周五,又开始忙下周去中国的旅行了,出发时间:星期天; 公务时间:美国独立节。不过想想芝加哥那“闷罐车”--去中国旅行并牺牲节假日就没那么可怕了。

Thursday, June 28, 2012

朗静山

六月初从国内回来时收到一个惊喜:一个朋友替我在台湾弄了本《静册摄影遗珍》并辗转捎回了美国。这是本很不错的书。除收录许多著名的“拼图”外,还有风景、人物(如我喜欢的民国棋手吴清源的像)等。有人比较他的作品与美国摄影师Ansel Admas的作品,我正好两人都喜欢。有一种摄影流派认为摄影是“减法”的艺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空”,“虚”及大量“留白”,显然同“减法”摄影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静山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显然就在于将国画的审美理念,巧妙地运用到了摄影中。

Long Chinsan vs. Ansel Adams       


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除了体现静山实化虚(如远山及右部前景的山丘)、大量加白外,还有他“无中生有”(左下的几笔梅花)的手法。在电子时代,这些实现起来虽然很容易。但困难的显然不在于如何去实现一个原创设计,而在于产生一个有创意的设计。

Before "PS"






After "PS"

Wednesday, June 27, 2012

onboard...

One thing positive about camping in a hotel room for a day and night, and getting up at 3:45 a.m. is that I got to see the same cityscape under 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 and best of all, the sunrise.



Saturday, June 23, 2012

武汉小景


今年四月完工的武汉包利金广场(全景)

今年四月完工的武汉包利金广场(局部)

纽约客 (II)


纽约客(四):堵车与通话


纽约客(五):谁是老板?

Friday, June 22, 2012

纽约客

纽约客(二):"I Have A Dream"
纽约客(三):独坐夏至


Wednesday, June 20, 2012

美版犀利哥

纽约客(一):流浪艺人


不难看出这流浪人在有文化、有技能的。他亦然自得地边吸烟,边读本消遣书。招牌显似随手拾来的纸盒,但上面用美术字体加图画写出的“无家可归;饥肠辘辘;身无分文”显然不是常人能做出的。要求的东西也不过份:袜子与地铁卡。

Tuesday, June 12, 2012

Monday, June 11, 2012

穿越与超越


从剧变的中国回到恒常如圆周率的美国如同经历了一回时空穿越。不过同科幻片的穿越不同,这种 穿越不是瞬间结束。身体常常在进入一个宇宙后却仍然停留在前一个宇宙里。时差让我难得地黎明即起,也“省”了许多睡眠时间--一觉只二三个小时就完成了。

今天一上班后就又开始准备七月初的另一次“穿越”旅行。仍在努力克服时差的时候却在计划下一轮导致时差的跋涉,有点象一个在焦急等待手术的病人,却预知了医生会在术后把止血剪忘在身体内。…再如此连续穿越几次,自己可能就会超越时空,成为一粒既在此也是彼,即不在此也不在彼的量子啦。

金包利广场--自称是武汉的曼哈顿(武汉汉口)

Sunday, June 10, 2012

纽约2.0

上海至少从宏观上看是纽约2.0甚至3.0。在更深的层面上,这个城市同纽约的可比性究竟如何目前还不能断言。
浦东远眺(上海皇家艾美酒店40层休息室)

信息的非完美性

许多网站在国内是被屏蔽的,比如Google, Facebook, YouTube等。有的是完全屏蔽(整个网站找不着),有的则是部分屏蔽(如CNN,有新闻标题,但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内容不能显示)。最近我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屏蔽还有区域性,因地点而异。最近在上海浦东机场,我意外的发现CNN有关陈光城的报道,而这在大多数地方是不可能看到的,可惜有些网站还是看不到。同机场的行李推车免费一样,上海及北京机场上网是免费的。这同美国机场相反,在美国不但行李车要钱,上网(如果有的话)也要钱。 This represents a very puzzling dichotomy: China offers free internet but little freedom on the internet. By comparison, U.S. has freedom but almost no free internet. 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种信息时代的非完美性。


Shanghai Pudong Airport, Terminal 2 (June 1, 2012)

Saturday, June 9, 2012

看病

看病在武汉的痛苦程度或许不亚于得病本身。无尽的人群及复杂的程序造成了无休止的等待。在同济这家湖北省一流的医院里,即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手机提前挂号),等待三四个小时就诊仍然是常事。

复杂的流程图中不包括最重要的环节--排队

在排队挂号、排除交费之后仍需“排队”把号递给护士,才能开始另一轮漫长的排除等待医生的接见。

更多的有关看病照片在这儿

童年

一天在武汉的街头,与一位小学同学不期而遇。通过他,几位其他同学也从历史的深处走了出来。是什么让一群天真无邪、同在一间不太的学堂里打闹嬉戏的儿童,日后成为工程师、公司职员、大学教师、企业管理者、情色店老板?又是什么使这群人在几十年前聚在一起,谁也不知谁未来的命运?对童年的回忆是试图用一堆记忆的残片来复原一个远逝时空的拼板游戏。这个游戏虽然徒劳,但让人开心。
武昌:童年的画卷在紧闭的窗后展开

新天地

上海无疑是我最喜爱的城市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我的出生地,或它在许多方面象纽约,而是因为上海有许多独特之处。它保留或复原了西方殖民化时期的风貌,也创建了未来在东方的预期。上海的吸引力不但在于林立的高楼,也在于洁净的小街,以及在全国许多城市随处可见、但在美国已寥若晨星的商业繁荣。
Le Royal Meridien (Shanghai):位于人民广场的酒店是我在上海的“家”

新天地(上海):夜空背景中的新楼注视着欧洲情调的旧里弄
新天地(上海):这里可以感受到传说中的夜上海

新天地(上海):沉静的小巷深处是否藏着一个已被遗忘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