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12

《约伯记》 (The Book of Job)(2)


神与魔之间的这个安排,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空白对照的实验。现代人在对实验药时行临床试验时,都使用不接受药的空白组及接受药的一组。《约伯记》中的“实验”亦是如此。它回答的问题是“一人在由富变贫,一无所有之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信神”。 魔鬼相信受恩是敬神的前提。神则认为人的信仰可以是绝对的,无待外物的。

魔鬼在拿到神的“尙方宝剑”后即对老约家人痛下杀手。一天之内,约伯的牛、驴、羊、骆驼、仆人尽失,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子女也在同一天也因房屋倒塌丧生。(KJV JOB1:13-19) 建筑质量问题虽然自古就有,不过这里是魔鬼一手造成的,同中国施工队无关(当然质量问题也是因为包工头鬼迷心窍造成的,直接责任人仍是魔鬼)。约伯从一个富足的人成了比数千年后崔健所唱的“一无所有”还要惨的人,前后只隔一天。

听到这一窜接肿而来的噩耗,约伯反应如何呢?“起身,撕袍,削发,匐地,赞曰:吾赤身而来,终赤身而返。神赐,神夺。常佑 主名。”(KJV JOB1:20-21) 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削发”显然是最慢的一个动作。(约伯削发当然不是为了出家而逃避人生的苦难因为当时佛教还没出现呢)。听到坏消息猛一起身,悲拗撕衣,皆属人的自然反应。许多人在得知股票成废纸,生意被关门,随员全走光,家人尽数亡都会有如此反应。但不慌不忙地理发,然后从容匍匐在地来赞美神,显然是有高度信仰人的所为。经曰“In all this Job sinned not, nor charged God foolishly.”(KJV JOB1:22) 至此第一幕完。

第二幕开始同第一幕相似。“Again there was a day when the sons of God came to present themselves before the Lord, and Satan came along among them to present himself before the Lord. And the Lord said unto Satan, From whence comest thou? And Satan answered the Lord, and said, From going to and fro in the earth, and from walking up and down in it.  And the Lord said unto Satan, Hast thou considered my servant Job, that there is none like him in the earth, a perfect and an upright man, one that feareth God, and escheweth evil? ”(KJV JOB 2:1-3)这一段同第一章神魔对话的情景几乎是一模一样。这类先重复前面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一些变化的叙述方式是在书面文字出现之前常用的一种手段,因为这样便于记忆。类似方法在荷马及中国早期诗歌里都可以看来。有学者认为《约伯记》是《圣经》中最老的一篇不是没有道理的。

上帝接着对魔鬼说“and still he holdeth fast his integrity, although thou movedst me against him, to destroy him without cause.”魔鬼答道“Skin for skin, yea, all that a man hath will he give for his life.  But put forth thine hand now, and touch his bone and his flesh, and he will curse thee to thy face.”(KVJ JOB 2:3-5)上帝当然不服气,说“Behold, he is in thine hand; but save his life.”(KJV JOB 2:6)至此,第二个有关信仰的“空白实验”又开始了。魔鬼相信一个人只要被伤筋动骨了,信念必被摧毁。

这回魔鬼让约伯从头到脚长毒疮,他坐在炉灰中,用瓦片刮身体。(KJV JOB 2:7-8)魔鬼对契约的遵守是值得赞扬的。他在这两大实验中,自始至终是守规则的。第一次,神不许他伤害约伯本人,魔鬼就没有。这一次,神不许他取约伯性命,魔鬼也没有。在千年后,魔鬼试图引诱耶稣,指他看万国,并作出许多伟大的许诺。耶稣拒绝了他。这件事所以能流传千古,前提就是魔鬼是守信的。如果耶稣拒绝他的原因是不相信魔鬼的能力,那事的结局就不同了。如同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没有诚信的人,他们真是连鬼都不如啊!

不过这回约伯的太太不高兴了。上次受灾她没说什么,或许觉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只要约伯身体不错,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到时宝马什么的还能回来。这回她可沉不住气了,这个在灰里打滚的人,还能有什么出息或指望呢?她没好气地说“保持纯正有嘛用啊?不如咒骂上帝,死了算了!”约伯说“真是妇人之见!哪有只从上帝手里得好处,却不接受灾殃的事?” (KJV JOB 2:9-10)

约伯的智慧没有因身外之物的失去而失去。他知道祸福皆有天赐的道理。他的信心也没有失去:“In all this did not Job sin with his lips.”(KJV JOB 2:10)(待续)

Wednesday, August 29, 2012

“济公”辞世

上周早些时候,新闻报道说美国首都最有名的流浪汉彼得·比斯去逝。引来许多当地人的悼念:从职员到政客。据彼得的博客介绍,他是西密西根一大学历史专业(古罗马)七四年毕业生,曾念过一年法学院,还念过财会、税务等。据了解他的人说,彼得通今博古,认识许多在他常呆的地铁站上下班的人。彼得虽为流浪人,但从不讨钱,但接受食物、咖啡等。

Peter Bis (photo source: Peter Bis Blog)

他性格和平,常与路人打招呼。他的去世引发了许多悼念。据说他有精神分裂,但属于不危险的那种。他的博客类似狂人呓语。但或许如古人所云“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彼得的名言或“疯话”包括“再过四天,即是周末”(“Four days until the weekend,”)、“现在是早晨10点,伦敦在喝茶,新加坡在喝酒”。(“It’s 10 a.m., tea time in London, cocktails in Singapore.” )据说最有名也最莫名其妙的是“不许祼泳!”(“No skinny dipping!”

记得台湾作家高阳在《纪晓岚传》中说。有个和尙逝去,庙人请他写挽联。上联是“南岳山死了个和尚”。众人一惊,觉得这太直白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写出下联:“西竺国多了位如来”。

也祝这位彼得老兄走好,此去或遇济公,两人也可“东邪西毒”地比试一下,看谁疯得很?


Monday, August 27, 2012

约伯记(The Book of Job)(1)

  《约伯记》(the Book of Job)是《旧约》探讨人命运兴衰的一篇。在言语上它的主要部分采用了诗体形式且兼早期末有文字之前的叙事方式。在结构中它类似戏剧剧本。角色通过对话、大量引用比喻、形象进行论述及辩论。在《约》中很容易看到萨士比亚剧本结构的雏形。但《约》最有独特的地方是神直接参与了辩论,其篇幅超过了圣经中任何一篇。
   《约》第一章一至五段是引子,介绍约伯这个人,说他 “perfect and upright, and ...feared god, and eschewed evil.” 《旧约》在介绍神对人的神祝福时,通常是通过家庭兴旺(这里说约伯有七男三女)、物质富足(7,000 sheep, 3,000 camels, 500 yoke of oxen, 500 asses and a very great household)来表现的。 
  第6至12段是戏剧(或约伯悲剧)的开始。设置有点象萨剧甚至京剧中的一幕。神坐中间,他的众子前来参拜,Satan也在其中。神问“汝从何来?” ("Whence comest thous?") 对曰“吾游天地之间,漫步六合之内。” ("From going to and fro in the earth, and from walking up and down in it.") 神这时开始“炫耀”他的仆人约伯,说“尔闻仆约伯呼?其无瑕公义,惧神远邪,世无二耳!” ("Has thou considered my servant Job, that there is none like him in the earth, a perfect and an upright man, one that feareth God, and escheweth evil?") Satan不服气,激神道“惧神岂无由耶?上垂爱之,赐其宅,予其有,佑其功,增其得。今以手击之,夺其所有。定面咒上矣。” ("Doth Job fear God for nought? Hast not thou made an hedge about him, and about his house, and about all that he hath on every side? thou hast blessed the work of his hands, and his substance is increased in the land.  But put forth thine hand now, and touch all that he hath, and he will curse thee to thy face.") 神怒曰“今予子权,伯尽在汝掌中,不得索其命。”Satan喏喏而退。(待续)


Man that is born of a woman is of few days, and full of trouble (Job 14:1)


Friday, August 24, 2012

画神不成———

中国有古语云“画虎不成反类犬”之说。CNN近日报道西班牙一位教区艺术家试图修恢一幅壁画(下中)以再现原作辉煌(下左),结果“眨巴眼变成了瞎子”(下右)。
Pictures provided by the Center for Borja Studies show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painting Ecce Homo, by 19th-century painter Elias Garcia Martinez, from left, the deteriorated version the center recently documented, and the version "restored" by a parishioner. (source: CNN)

这篇报道说这种恢复画的方式与结果让人联想到电影Mr.Bean 中Mr.Bean 企图“修复”被他无意因一个喷嚏弄脏的画结果造成该画全面毁坏的一幕。

东张西望



诸法幻然,真空不动:The Amish in PA

今天去费城公务。在火车站里遇见一家人。他们似乎是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纪的人,通过时光隧道,偶尔进入我们的这个世界。他们是宾州最著名的居民-Amish人。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他们至18世纪移民至宾州后,就一直保持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包括穿着及语言)。在一本1938年出版的关于Amish人书的封面上,可以看到当时典型的Amish男女的穿着。仔细对比我今天照片里他们的穿着,就会发现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追求简朴、清心寡欲是他们这一支基督教的特点。谦卑、听天由命是他们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宗教的力量,使他们抗拒时代的变迁,远离随波逐流。他们生活在乡村的世外桃源里,过着清净无为、去知(Amish的小孩极少念到高中的)归真的生活。陶渊明可惜出生太早了,加上空间错位及交通不变,否则也可移民去宾州成立真正的乌托邦了。


Tuesday, August 21, 2012

五星红旗与青天白日遍地红旗

上周发现,近来保钓行动中有趣的一张照片是五星红旗与青天白日遍地红旗同时出现在一起。至国共两党上世纪40年代“不共戴天”以来,此景已不多见。善哉善哉。

(Photo Source: Internet)

或许是"天运““巧合,” 两旗背景皆是全红,反映的都是“遍地红”的思想,且双方都认定红色象征着鲜血:即“用革命行烈的血染成”(五星红旗)或“鲜血满地的革命先烈”(青天白日旗)。于是彼此刺刀见红多年,凭空造出了许多“革命先烈,” 也毁灭了无数家庭。如今两类红旗之中加进了一面红日居中的日の丸旗。想当年三旗大战,惨烈不堪言语。如今结局又会如何呢?

本周在新闻中发现, 大陆有些报纸把青天白日旗PS了。据说手法有三:裁剪后拼接,抹掉,赤化。原来便是国共两旗共存,都是很难的。何况国与国之间呢?

(Photo Source: Internet)


Saturday, August 18, 2012

“汉语叔叔” Richard Sears

网载美国人Richard Sears痴迷汉字。几十年间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时间和金钱,往返台湾、美国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博物馆去看甲骨文,走遍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20年下来,他花光了30万美元的积蓄。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负担不了服务器每年47美元的租赁费。面对网友的疑问,他的回答是:“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值得吗?答案是值得的。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好,为了爱好而坚持是值得的。没有爱好的生活很无聊,只为赚钱的生活也是没有意思的。”他的故事及成就感动中国网友。并被称之“汉字叔叔”。

他的汉字字源网网站 http://chineseetymology.org虽界面简陋,但可找到每个汉字字形在历史上如何演变——小篆、金文,甚至还包括回溯几千年,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样。 网站对6552个最常用的现代中文字进行了字源分析,其中,收集编列超过96000个古代中文字形、31876个甲骨文、24223个金文以及秦汉的 11109个大篆书、596个小篆体。每个现代汉字,网站都给出了英文释义。iPhone, iPad或Android的使用者还可购买有关的apps。

古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今有Sears老叔虽年已6旬,离婚、失业、独居,四处碰壁仍乐此不疲,虽穷困潦倒,亦无怨无悔。孔子再世,或许也会赞一声“贤哉,希儿斯也!”

Richard Sears (Photo Source: 中国字源网)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时代广场8月14日

1945年8月14日美国总统宣布对日战争结束。顿时,时代广场成了人的海洋。德裔美国摄影家Alfred Eisenstaedt (1898年-1995年)在那里摄下了二战中最有名的照片之一:狂喜的黑衣水兵亲吻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衣护士。据说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位45街南边向北、第七大道及百老汇相交处。

V-J Day in Times Square by Alfred Eisenstaedt (Copyrighted by the Eisensatedt estate or Life)

今年8月15日我来纽约45街南边向北、第七大道及百老汇相交处,既是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并期望人类不再有类似规模的残酷,也是对摄影家的缅怀(他于95年八月去逝)。



Thursday, August 9, 2012

Double-dosing

在灵感枯竭的时候,我喜欢去St. Patrick's Cathedral及MoMA。有时中午去一个地方,晚上再去另一个地方。在那里我可以把目光及心绪从人类无谓的纷争中移开,看到无尽时空中永恒的东西。
凝神

电子书时代的图书馆

在电子书时代,不知纸书会不会很快成为历史。也不知在不远的将来,这个纽约最有名的图书馆,是否会成为展览人类曾经使用过的纸张印刷品一个博物馆。
纽约公共图书馆
不过在变博物馆之前,它的反面已经先变成了餐馆:

Tuesday, August 7, 2012

呵护希望


上周在St. Patrick's Cathedral得到的这张照片,似乎是个寓言:即使所有希望之灯都已熄灭,仍然有神为我们保守着最后的希望。
呵护希望

Wednesday, August 1, 2012

荒芜变景:纽约“高线”

人的杰作,有时会由豪华化为废墟,有时却也会由荒芜复归风景。纽约城西第十大道从十几街到三十街,有一段空中铁路,叫“高线”(Highline),建于19世纪中,曾是一段繁忙的运输线,至上世纪日渐世幑,至80年代,有人提议将其拆除。但又有人建议将这段历史保留下来。如今这儿叫高线公园。沿着它在曼哈顿的“空中”行走,不仅快,还会见到许多有趣的街景。许多沿线的居民特意装饰了他们的窗子、小院或屋顶空地,有的还弄了“动物园”。这是“化腐为奇”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