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0, 2012

写于“闪娣”到来前后(iFengnography)


“闪娣”飓风来袭,商店闭户。一店主在封板上写:闪娣滚回家,喂你吃龙虾。kl 据说其规模是自一九三八年最壮烈的一次。目前大家都足不出户,呆在家里听天由命。不过不用上学,上班,吃吃喝喝的日子也有它的情趣。

飓风“闪娣”快在新泽西州某地着陆了。外面已经象灾难片中的场景了。路上几乎没有车辆更没有行人。黄叶在空中疯狂地盘旋,偶尔有鸟在空中惊悚地飞过。目前美国东海岸已有一百五十万人停了电。我们目前尚好。


飓风“闪娣”几小时前已在大西洋城登陆。那是新泽西州最让我喜欢的城市。闪娣小姐,別使小性,下手轻点吧! (下图为二月前在那照的)




“闪娣”走了。我们很幸运地没有成为灾民,也没有加入八百万被停电者的行列。院子里倒了些树木,少了许多秋叶。但在红叶绿草中突然多出了几排挺立的蘑菇。房外有些轻微的破坏,但前后镇宅的狮兽及宅中的狮子狗都无恙。总之,又躲过一劫。


(iFengnography)










Saturday, October 27, 2012

中国元素


北京希尔顿酒店里布置了许多中国元素。从走廊地毯、电梯挂饰的图案、到楼道角落、墙上及室内的陈设等,均渗透着许多同中国文化有关的符号及物品。

北京希尔顿酒店中的中国元素
当然偶尔也有因为不经意,而产生的有趣组合。比如把英文的毛泽东语录,放在菩萨的头边,让毛泽东思想依靠菩萨而站立。这虽与美学无碍,但搁在几十年前,起码也是有牢狱之灾的。

毛释本一家?


日出

十月的北京,天气稍春夏两季去时要好。到达的第二天居然见到了兰天白云,让我稀罕了半天。由于时差的关系,我还看了几番日出。黎明醒来,一面工作,一面看着日影渐升,从远处的楼后缓缓露出脸来,慢慢爬过客厅的沙发,最后一轮喷薄而出。

日出(一)
日出(二)

日出(三)
日出(四)

 日出并不总是美的。临返回那天早晨的太阳,腥红得狰狞。它似乎在北京因严重污染而几乎每天都有的重重烟霾中无奈地挣扎着。它吐出的色的光带着凄凉及一种病态的红色。那天的太阳是悲哀的。





东北人 (iFengnography)

在京期间去了酒店边一家叫“东北人”的小馆,里面跑堂的东方话(一口一个“哥”,外加“这是必须的”)听起来格外亲切。这是回国的好处之一吧,各地有趣的方言都能听见。

“东北人”餐馆中的东北话(除了左上角的食品其余皆来自卫生间)
当然语言及表达是与时俱进的。在世贸天阶遇见的一个乞讨的人,他的语言很有现代--显然是精心按想象“西化”过的,“请给我点钱让我给小孩买只面包吧!” 说不清他的口音是哪儿的,但我一听那熟悉的声音就记得我今年七月去那儿时也遇见过那人,说同样的话。不过我知道面包不是中国的主食,“小孩吃面包”让人一听就是假的。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秋正浓

上周从地球一侧回到家,发现秋天还没有离去。这让我着实松了口气。没有什么比失去秋景更让人叹惜的。秋季是我的最爱。世间四季如春的地方不少,也有地方四季炎热如夏,或终年积雪如冬,唯没有四季如秋之处。秋的绚丽、灿烂与丰富是没有季节可以媲美的。


秋正浓(一)


秋正浓(二)

秋正浓(三)



Saturday, October 20, 2012

Two Weeks In One Photo (iFengnography)*


As if waken up from a dream, I came back to the U.S. last night.  It was Friday afternoon.  The roads were wet and badly congested.  It took the Filipino driver nearly five hours to get home from the JFK airport—a ride that normally only takes at most two hours. 

Although I brought my D3S and Nex5N on this trip and my favorite ones may still come from those cameras, nothing beats the convenience, the non-intimidating nature, and even the intimacy of the camera from an iPhone.   All photos in the collage above were taken from my iPhone 5*, processed using various apps, and even uploaded through an app.  

* This also marked the first instance I used an iPhone to take photographs ("iFengn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