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6, 2013

绘画,记录“无”的工具

数码相机几乎每几个月就有个新型号上世。我自己除了四台单反机外,还有一些早已蒙尘、永不会见天日的早期数码相机,加上从黑莓到“爱疯”等各类手机里的相机,似乎自己生活每日每个细节都有可能被充分记录了。常听人说些,摄影设备无所不在,绘画在未来似乎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有限了。

其实不然。比如我们无法带相机去梦中旅行,去记录那些千奇百怪的思想残片。对于我们不再重回的一段童年往事、记忆中那座被雪覆盖的城、传说中的那个元宵节、古曲中的那个有月光的夜晚…,我们拿什么去记录呢?

几天有个朋友寄个我一份关于刘墉的配乐PPT画集。刘墉是作家,也是个有很高才能和故事的画家。他用国画的形式,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他的作品展示了许多现实中或许永远也不曾存在过、但无人会怀疑它们真实性的场景。构成他心中世界的元素,有圆月、老城,还有许许多多小房子。这些小房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重新让一个过去的时刻活了过来,如同氨基酸分子排在一起,产生了生命奇境一般。

摄影是记录存在的或“有”的工具;绘画是记录“无”的工具,我们永远需要它,去表达只存在我们心中的那个世界。

新正端雪
童年暮霭

龙山寺庆元宵

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