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1, 2012

自助餐食战图解

吃自助历来有扶墙战法之说:饿得扶墻进去,撑得扶墻出来。在麻州这家日式自助餐馆里,我找到对此最好的图解--一个撑得扶墻出来并倒下的人(没有让他躺着中枪的意思)。

再见,2012!

任何仪器都只能记录却无法留住时间。平淡的一年又过去了。平日常诵陈与义词,岁末抄录如次: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平安夜

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全民皆兵

戒枪在美国显然是不可能的,控枪也很难。美国的枪文化同中国的茶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下面是我一年前在一家朋友家照的。这是他儿子(当时在大一)藏枪的一部分--日式“三八大盖”。他儿子从高中起即开始收藏枪,几乎把所有零花钱及打工的钱都花在钱了。目前已有八支各类枪械。集枪作为爱好无可厚非,相信绝大多数持枪者也属此列,他们是和平的。

老毛说“全民皆兵",这话只有在美国才可以成为现实。枪权主义者相信枪是抵制政府对平民侵权的最有效工具。但美国血腥的十二月让人们无法再忍受枪的无限泛滥。

Monday, December 24, 2012

8 Boys and 12 Girls

May those kids from New Town have a merry Christmas in Heaven! They will be missed and remembered by their parents and strangers alike on earth.

Friday, December 21, 2012

节日中的纽约城

纽约城显然早就开始准备过节了,名牌店的旗中也有了汉字。不过酒店前尚未出现“三碗不过岗”的旗帜。

节日中的纽约(A Production of iPhone)

天问




上周六半夜里突然醒来,一时无法入睡而在反复在想一个极为古老却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全知全能的上帝是存在的并是慈爱的,为什么他不阻止那二十来个眼巴巴盼着过圣诞节的孩子死于非命?如果一个人能洞悉行凶者的阴谋却袖手旁观,能保护孩子却无动于衷,我们还会继续信赖他吗?上帝的逻辑是奇怪的。他当年深知魔鬼对约伯迫害却冷眼旁观,对约伯孩子的横死只作壁上观。虽然约伯因着信仰,最终重新获子,但先前死去的几个就莫名其妙地永远消失了。对康州那些孩子的死,不要对我说那是上帝的计划、上帝的惩罚、上帝的启示、上帝让他们提前解脱人间痛苦、上帝不干涉人事、上帝给了人自由意志(包括杀人的意志),或人类永远无法洞察他。那都是些自欺欺人,无法自园其说的诡辩。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自上帝在旧约、新约时期在世上露了几手之后,究竟还做了几件什么能在程度上同圣经记载的那些“神迹”可比拟的事情?谁能告诉我在那个无所不在、自有永有的神在过去一百年里做过什么让宗教界一致公认的“神迹”?

如果神曾经存在过,他无疑于千年前出了远门,进了“云深不知处”。留下这个世界处在自生自灭的“无神”状态。我们的这颗星球,成了被神爱遗忘的角落。

人类永恒的痛苦 (Photo Credits: CNN and other public sources)

Monday, December 10, 2012

证言

在证据法中,人死之前的遗言作为hearsay的例外是可作为证据的。有点象中国古语“人之将死,其言亦善”的意思。不过西方人相信“人之将死,其言亦‘真’”。

今天新闻所报道的半个多世纪的悬案的突破点,是嫌疑人母亲的临终遗言及他妹妹的“大义灭亲”。

据报道说:


“McCullough's youngest sister, a baby at the time of the crime, contacted an Illinois State Police tip line in 2008 and told investigators that her dying mother had pulled her close in her hospital room years earlier, and, referring to Ridulph's murder, said, "John did it. John did it, and you have to tell someone."
Janet Tessier added that her mother was agitated and emotional at the time, and "expressed a great deal of guilt," according to a transcript obtained by CNN.”

或许,大部分人还是有正义之心的。这位负疚的母亲在临终前为她儿子的前罪提供了最有力的证词。


Friday, December 7, 2012

摄影与慑魂

11月15日晚我在下城一家酒吧玩完韩国"江南风格"活动回中城,在四九街车站下时,随手照了一张相片(下左)。夲周早些时候(12月4日),这里发生了震惊美国的地铁凶杀案--一𠆤黑人把一个韩国人推下铁轨,致其身亡。当我突然在电视里看到报道此案的记者身后突然出现了49街站的红砖背景时,真是“非州人的爸爸踢踺跺--黑(嚇)老子一跳”!

摄影师见死不救的行为及纽约邮报对其照片的不当发表(下右)遭到舆论界的一致谴责,也再次引发有关人的职责与摄影师职责之间的讨论。一名摄影师在死神临近那他人那一刻,是应该选择弃机救人,还是选择记录魂将被慑走那一瞬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没有简单的答案。

A Tale of Two Weathers


纽约城有时的天气象双城记一般反差极大。早晨似晚秋,一街残叶;晚上却如隆冬,遍地厚袄。



松竹梅

在武汉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小馆叫松竹梅。它是我童年記忆的一部分。

松竹梅已于近年拆除(下图左摄于08年夏),从此在历史中彻底消失。或许由于它的缘故,我常喝一种与其同名的日本清酒。品的当然不是酒,而是乡愁。
 
 

Thursday, November 29, 2012

纽约夜

每年在节日期间,纽约第六大道就有这些灯饰,就象家里每年年底会用类似的几套灯饰一般。虽然时久不再有新奇感,但却生出亲切感来。

下班路上顺手来了几张热闹的:




当然也有甘于冷清的:

甚至一年四季永恒肃静的:

承受底线

晚上去百老汇看了场演出,Dead Accounts。那儿是不允许照相的,即使是演出前用手机也不行。幸好有人发现我时我已经照了一张了。对这个规则,我是可以承受的。


戏中有句台词,说宗教同金钱一样,都是填充心灵空洞的塞子。这话虽然很叛逆,但也不是全无道理,所以我也可以承受。

我无法承受的上班路上常见到一副广告。我对同性恋者没有什么歧视心理。我周边的环境中不乏同性恋者。我女儿小时候参加童年军,后来发现童女军领队是女同性恋,我没有而象一些美国家长一样让我女儿退出。我觉得同性恋者有TA们值得捍卫的权利及值得尊重的隐私。但说不清为什么,我很不喜欢这张画。我甚至对之感到恶心。这或许是我能承受的底线了。


[12月七日:显然,同我观点相近的人不乏其人。今天美国高院正式决定听取对同性恋婚姻问题的宪法挑战。]

Sunday, November 25, 2012

一年將盡

在美国一年的终结似乎不是十二月三十一日,而是十一月一日。进入十一月,就入节日氛围,感恩节、圣诞加新年,各种公、私聚会不断接二连三,在一片歌舞升平中,一年就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30 Rock Before Thanksgiving (Nov. 2012) (iPhone 5)

Friday, November 23, 2012

残酷“履历”

这个感恩节过得很神奇。在感恩节那天早晨我同远在江苏的表弟通过internet联系上了。在此之前,我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而且,他让我第一次见到了我外公的相片及依据相片的画像(下)。在此之前--约几周前的样子,我收到我弟弟在网上收集来的关于外公的生平资料。其中一篇是我读到所有无数履历中最残酷的一份。

周耀礼,男,字恕之。出生民国前3 年,籍贯,江苏宜兴。在宜兴东庙巷口。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毕业。民国18年5.11参加讨逆后籣南封之役。民国19年5月参加河南战役。27年7.29参 加武汉会战之役。31.4.16参加远征军同古之役。

军校毕业后民国18.1.5-18.10.16任国军第10师补充团2营6连少尉排长。 18.10.16-19.3.16第10师2营6连中尉排长。19.3.20-19.12.3第10师补充团3营8连上尉排长。民国 20.3.6-24.8.16任宪兵补充营4连上尉连长。24.8.16-26.12.1宪兵第6团第4连少校连长。27.6.3-28.5.10武汉警 备团第4营少校营长。28.5.10-29.5.10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中校联络参谋。29.6.3-30.6.10第五军新兵训练处中校 教育副官。 30.6.15-31.11.20第五军野战补充团中校副团长。31.11.21-34.9.20零道师管区第一团1营中校营长。 34.9.20-35.6.1军政部第11军官总队1大队4中队队长。35.6.1-36.2.1中央训练团第11军官总队1大队4中队中校队长。36。 2.1中央训练团第12军官总队中校。

民国三十七年退伍闲居宜兴老家。52年肃反运动中被中共错误残忍杀害。年仅44岁

我在此之前就一直在想象他的样子。也在想象他在呆在家里突然被一群人逮捕、最后绑赴刑场的情景。不知他最后的时刻在想什么?据说在我们家里,我的长相最象外公。我小时最喜欢画马,现在想想,是否会与他原来是骑兵有关呢?

我现在有的只是忧伤但没有仇恨,因为我不知恨谁。毫无疑问我们中国人之间自古以来就缺少宽容。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胜利方对失败者的无情杀戮。便是在现代,国民党人对共产党人及家属早期的迫害,及后来共产党人对国民党人及家属迫害一样,都极令人发指。这是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失败与悲哀。不过在中国之外,情形也好不了多少:巴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彼此仇视,伊斯兰教徒同基督教徒之间的争战,美国清教徒对摩门教徒的迫害…这类例子很多很多。足以让人对我们人类失去信心。

庄子早就明白把视线从人间移开来观人类的道理。我也喜欢超越一切党派、教派及团体组织的生活方式。正如一位禅师所说,只有超越了有为的深山,才能既无迷梦,也无烦恼。

我很感激冥冥之中的大能似乎听到了我的想法,并让我在感恩节这天见到了我外公。也愿他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Sunday, November 18, 2012

iPhoneography

手机摄影在近年已呈很强趋势。网上已有iPhoneography一词,来描述同Phone相关的摄影及技术。Instagram的出现更是为手机作品的 快速展示提供了平台。因为如此,一些近期推出的单反机(如昨天在Costoc看到的尼康D600)甚至把无线同传器同机身、镜头等捆绑在一起买,希望以此 来吸引用户。iPhone及后处理APP(如Snapseed)的联合已使手机摄影具有了许多传统摄影方式所无法比拟优势:如及时性(随时分享--随时同亲朋分享周边的一边)、便利性 (随处可照,包括餐馆甚至卫生间)、快速性(随时处理--不再需要载入电脑、使用软件处理、再上传入网的步骤)等。除去少数需要“严肃”的场合(如生日派对、婚礼等),对大多数人而言,手机相机起码已经可以取代起码卡片数码相机 了。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2

Gangnam Style Team

Attended an event at a bar, joined the Gangnam Style team, and had a wonderful time. The team won the first place and each member received a $20 certificate to be used at a restaurant no one has heard about.

Monday, November 12, 2012

漂流瓶

早晨回到紐約,看見辦公樓下有许多人带着睡袋什么的露营在街边排队,一问,原来是买音乐会的票。

露宿街头的人不一定是穷人


一见办公室,看见有封给我的信--信封上是一行歪歪斜斜的字,一看寄信人就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我猜想可能是年底捐赠活动的一部分。打开看里面是一封打印纸。原来是一封求助翻案的信。写信人叫Daniel Wright,他声称受冤获刑25年并简述了案情。最后说他是文盲,信是由别人代写的。显然他印制了许多份,把它们象漂流瓶一般投入纽约这个许多律师事务所,希望能有捞起来的人对他回应。算算自他入狱到现在已有8年了。我对他重获自由的几率实在是不乐观。美国已经过了Gideon's Trumpet所描述的那个年代了。充满理想、充满上升活力的美国已经昔日不再了。美国人理想不是想共和党人那样完全与现实与时代脱节,就是象民主党人那样几乎什么也没有。这是个很让人悲哀的时代啊。

陷阱囹圄的人不一定是罪人


Saturday, November 10, 2012

我所选医生的诊所就在第五大道同四十八街交界的地方,因为那离我上班的地方很方便。这儿虽是纽约最热闹的地方,可诊所里的人流量同武汉医院是法同日而语的。

Wednesday, November 7, 2012

大選之夜


大選之夜在時代廣場渡過了難忘的幾個小時。


Election Night at Times Square


大選之日

美國大選之日我的一票投給了誰?我投給了我母親。每次美國總統換屆,她就換種癌得得。現在她又在做化療,在同病魔競選她生命的主宰。每一顆化療藥,就是她贏得生命的選票。相比而言,美國總統競選無論誰勝都是人類進步理念的勝利,結果對我而言並沒有我媽的“競選”結果重要。我投她一票,為她加油!

羅母尼還是奧巴媽?

Monday, November 5, 2012

Cliff Maunner近作

在我觉得这位婚礼摄影师有点江郎材尽,或对他的套路及招式有点乏味时,突然看到他最近的一组婚礼照。其中一张的教堂很美。我一直梦想能一个自己象这样的私人教堂,象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实在是很让我动心的。另一张扮酷的新郎照看似无奇,硬实是很不容易照出的,尤其是那一缕上升的青烟。


Wedding at St. Michael's, Atlantic City, NJ by Cliff Mautner


Wedding Reception at One Atlantic, Atlantic City, NJ by Cliff Mautner



At Crosssection of Park and 50th St. (iFengnography)

周一返城街拍(手机)

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江南Style? (iFengnography)

没想到飓风也带来了冬意,这几天纽约明显冷起来了。傍晚无意进了一家韩国餐馆,虽然只会用韩语说句或许永远也用不上的"哥是江南style"。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没有什么比得上一锅豆腐煲,既温暖又清淡。

Thursday, November 1, 2012

纽约中城 (iFengnography)

飓风过后我今天第一天回到城里上班。我在头天(周三)晚上开车进纽约。路上没有怎么堵车。早晨起了个早,把车停到50街及百老汇处的一家停车场,然后走一条街,进了上周同一家餐厅,坐在同一个位置。从窗外看去,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下午去五大道,仍然人群熙熙攘攘,苹果店仍然要站队才能进入。一切真好象是超级飓风没来过似的。

不过遇见熟人一聊,就知道灾难的确发生了。几乎所有被问到的人,家里至今都没有电,有的没有热水,有的地下室里进了水,有的坐几个小时巴士才能来城上班。住在新泽西的一位同事说,晚上从江那边看过来,中城一片灿烂,下城都如鬼城,一片区黑。傍晚在咖啡厅遇见一同事,他说他在风暴前到了纽约加班就没能回去,在中城一切没事。我正在替他高兴,他补充说,不过他的车停在一个新泽西的一个停车场,现在已经在水里泡了几天了。

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命运,都会因一件小事而改变,何况是这样大规模的一场自然灾害呢?自己愿意或急于看到“正常”,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罢了。


https://mail-attachment.googleusercontent.com/attachment/u/0/?ui=2&ik=c9d385976b&view=att&th=13abbd62a98f2647&attid=0.1&disp=inline&safe=1&zw&saduie=AG9B_P9z4AHcIfWCqoqsHf_rEh5O&sadet=1351813817560&sads=5t6dq0e4sjWYAq0JbtUDTWfzEFM

Tuesday, October 30, 2012

写于“闪娣”到来前后(iFengnography)


“闪娣”飓风来袭,商店闭户。一店主在封板上写:闪娣滚回家,喂你吃龙虾。kl 据说其规模是自一九三八年最壮烈的一次。目前大家都足不出户,呆在家里听天由命。不过不用上学,上班,吃吃喝喝的日子也有它的情趣。

飓风“闪娣”快在新泽西州某地着陆了。外面已经象灾难片中的场景了。路上几乎没有车辆更没有行人。黄叶在空中疯狂地盘旋,偶尔有鸟在空中惊悚地飞过。目前美国东海岸已有一百五十万人停了电。我们目前尚好。


飓风“闪娣”几小时前已在大西洋城登陆。那是新泽西州最让我喜欢的城市。闪娣小姐,別使小性,下手轻点吧! (下图为二月前在那照的)




“闪娣”走了。我们很幸运地没有成为灾民,也没有加入八百万被停电者的行列。院子里倒了些树木,少了许多秋叶。但在红叶绿草中突然多出了几排挺立的蘑菇。房外有些轻微的破坏,但前后镇宅的狮兽及宅中的狮子狗都无恙。总之,又躲过一劫。


(iFengnography)










Saturday, October 27, 2012

中国元素


北京希尔顿酒店里布置了许多中国元素。从走廊地毯、电梯挂饰的图案、到楼道角落、墙上及室内的陈设等,均渗透着许多同中国文化有关的符号及物品。

北京希尔顿酒店中的中国元素
当然偶尔也有因为不经意,而产生的有趣组合。比如把英文的毛泽东语录,放在菩萨的头边,让毛泽东思想依靠菩萨而站立。这虽与美学无碍,但搁在几十年前,起码也是有牢狱之灾的。

毛释本一家?


日出

十月的北京,天气稍春夏两季去时要好。到达的第二天居然见到了兰天白云,让我稀罕了半天。由于时差的关系,我还看了几番日出。黎明醒来,一面工作,一面看着日影渐升,从远处的楼后缓缓露出脸来,慢慢爬过客厅的沙发,最后一轮喷薄而出。

日出(一)
日出(二)

日出(三)
日出(四)

 日出并不总是美的。临返回那天早晨的太阳,腥红得狰狞。它似乎在北京因严重污染而几乎每天都有的重重烟霾中无奈地挣扎着。它吐出的色的光带着凄凉及一种病态的红色。那天的太阳是悲哀的。





东北人 (iFengnography)

在京期间去了酒店边一家叫“东北人”的小馆,里面跑堂的东方话(一口一个“哥”,外加“这是必须的”)听起来格外亲切。这是回国的好处之一吧,各地有趣的方言都能听见。

“东北人”餐馆中的东北话(除了左上角的食品其余皆来自卫生间)
当然语言及表达是与时俱进的。在世贸天阶遇见的一个乞讨的人,他的语言很有现代--显然是精心按想象“西化”过的,“请给我点钱让我给小孩买只面包吧!” 说不清他的口音是哪儿的,但我一听那熟悉的声音就记得我今年七月去那儿时也遇见过那人,说同样的话。不过我知道面包不是中国的主食,“小孩吃面包”让人一听就是假的。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秋正浓

上周从地球一侧回到家,发现秋天还没有离去。这让我着实松了口气。没有什么比失去秋景更让人叹惜的。秋季是我的最爱。世间四季如春的地方不少,也有地方四季炎热如夏,或终年积雪如冬,唯没有四季如秋之处。秋的绚丽、灿烂与丰富是没有季节可以媲美的。


秋正浓(一)


秋正浓(二)

秋正浓(三)



Saturday, October 20, 2012

Two Weeks In One Photo (iFengnography)*


As if waken up from a dream, I came back to the U.S. last night.  It was Friday afternoon.  The roads were wet and badly congested.  It took the Filipino driver nearly five hours to get home from the JFK airport—a ride that normally only takes at most two hours. 

Although I brought my D3S and Nex5N on this trip and my favorite ones may still come from those cameras, nothing beats the convenience, the non-intimidating nature, and even the intimacy of the camera from an iPhone.   All photos in the collage above were taken from my iPhone 5*, processed using various apps, and even uploaded through an app.  

* This also marked the first instance I used an iPhone to take photographs ("iFengnography").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涂鸦


涂鸦是我自小烙下的毛病,也是我一生的习惯。记得初中时坐在第一排,有一天化学老师在讲元素、化学反应等许多同我无关的事情时突然大叫一声“不要画马!”我猛然意识到这一句是同我有关。我继续在成人的世界中涂鸦,从会议室到法庭。不过正如下面照片所表明的,涂鸦属于世界,不限于某个民族、文化或历史时期,更不限于个人。涂鸦在电子时代有了许多新的形式与场所,不再限于纸与笔,如博客、QQ、Tweeter, Instagram, Facebook等。但涂鸦最原始古老方式,仍然因其便利而顽强地同纸笔共存着。
希拉里在2012年联合国大会上的涂鸦 本周,世界各国政要齐聚联合国,商讨全球安全等重要议题,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却开了小差,被媒体抓了个现行。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6日报道,希拉里在自己的发言稿上,用蓝色钢笔画了一颗星星,一堆聚集在一起的圆圈,和一堆密密麻麻的螺旋形曲线。 (Source: public domain)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的涂鸦。据说在1981年的一次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在自己的演讲稿纸上画了一些人脸、躯干和眼睛。这张纸被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捡到,并于最近公布于世。 (Source: public domain)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田园牧歌


田园牧歌的曲调显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它的视觉表现似乎都包括广阔的原野及漫游的动物这两个元素。周末在乡下,拜访了一个朋友的朋友的驼羊牧场,在那里观到了这样一曲牧歌。场主在几年前来此间与自然为友,放牧驼羊(7只),过上了鸡(28只)犬(8只)之声相闻,悠然世外的逍遥生活。
《易》描述了“龙战于野”的卦相,却未言“羊游于效”。不过这个卦相并不需要文王来解。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2

“耶稣与之曰,吾妻…“


Today's news on the discovery of an ancient papyrus and its interpretation, particularly of the sentence "Jesus said to them [his disciples] my wife...,"  resumed a century-old debate: was Jesus married?